1.当前食用油价格走势
2.食用油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3.豆油期货是什么?豆油期货基本概况及全方位介绍
4.金龙鱼油销量一直不错,为何突然暴跌上千亿元?
一、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其实质是双重转轨中的问题:一种转轨是中国朝着工业化在加速,即中国很多问题是经济高速持续增长本身带来的问题;另一种转轨是中国朝着市场化在转变,中国很多问题的特殊性是源于特殊的体制的背景,特别是这种特殊的体制转轨的背景。所以,中国现在宏观经济中的问题,其出路第一要靠发展,因为它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第二要依靠改革,因为它很多问题的特殊性是源于体制转轨。明确了这两个背景,我们才能够建设性地面对我们所讨论的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概括起来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我们既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又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经济衰退的威胁。那么,这是否就是说中国经济现在就进入了所谓的“滞涨”呢?我认为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这种“滞涨”的状态。就停滞来说,中国不是零增长,更不是负增长,中国还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长速度,2008年预计不会低于9%,2009年普遍的估计是8%到9%之间。但是中国经济又确实面临增长速度放慢,而且显著放慢的问题。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11.9%,如果2008年是9%的话,就是跌了将近3个百分点。年度之间这么大的速度下滑,应当说是震荡起伏非常剧烈的。所以,我们说,中国经济相对于自己的速度来说是有明显的回落,这是一个方面。
就通货膨胀来说,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水平并不高,接近两位数,还不到两位数。2008年上半年公布出来的一组数据是,工业品出厂价上涨7.6%,消费品零售价上涨7.5%,CPI是7.9%,真正涨幅高达两位数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品10.1%以上,动力、原材料、能源11%以上,建筑安装费用14%以上,即与固定资产投资、与基建有关的事项;一般的消费品还是在8%以下,而且2008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又有进一步的回落,CPI是7%。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物价上涨率的绝对水平并不是很高,因为我们对应的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很高的。但与过去相比,尤其是和19以来12年的情况对比,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确实又创下了新高。
这就是中国现在的特殊形势。即说它是滞涨,还远远谈不上,但它确实有经济衰退的迹象,也有通货膨胀压力升高的威胁。
从19年到2007年,中国的物价水平是在通货紧缩的警戒线以下,从2007年8月到2008年9月份的这一次通货膨胀与改革开放以来前3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截至本轮通货膨胀,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共经历了3次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年年底到1985年春天,那一次是因为年的秋天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开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议。这时,老百姓就担心经济体制一旦放松,物价会不会上涨,于是就开始抢购,抢购持续了三、四个月,因当时老百姓手头现金有限,到1985年2月份就回落了。第二次通货膨胀是1988年的夏秋,1988年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做出了价格闯关的决定,这个决定做出之后,全国各地开始抢购,抢购3个月之后,中央做出紧急声明,宣布价格闯关失败。第三次大的通货膨胀是1994年。1992年南巡谈话及十四大之后,全国掀起了开发区建设的热潮,各地的投资需求空前高涨,拉动了价格水平迅速攀升,到1994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涨至24%。这三次大的通货膨胀,不管其背景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直接拉动物价上涨的动力都是需求。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短期里容易取得比较明显的治理效果。而且宏观经济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对需求管理来说,短期里都比较容易见效。但是这一次通货膨胀与前几次不同,这一次除了需求拉动的原因之外,具有明显的成本推进的性质。这次需求拉动还起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拉动。这几年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确实过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投资增长的平均速度是13.5%。据我们对改革开放28年来的经济实践数据所做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分析,在不发生较大的制度和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中国国民经济现阶段承受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实际增长的波动幅度大体上为9个百分点,即上限只要不超过22.5%,就不会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而导致总需求严重膨胀;下限只要不低于4.5%,就不会由于固定资产需求增长过低而使经济进入严重衰退。即如果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在4.5%与22.5%之间波动,我们的经济是能够承受的。按照这个经验来看,中国从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速度在剔除了价格因素之后,到2007年年底从来没有低于24%,即连续60个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明显地超出了改革开放前28年中国经济实践经验给出的我们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上限。连续这么长时间超出了这个上限,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品的需求量不断地扩大,这就拉动了价格水平大幅度上升,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联的,如钢材、铝材,即所谓的黑色冶金和有色金属这几年的价格上涨幅度都比较大.此外,我国东部发达省份的土地供给也十分紧张。 另外,投资品价格一旦上涨之后,就要扩大它的生产量,而投资品的技术特点是高耗能、高耗电的,这就带来电力的紧张、煤炭的紧缺及运输能力、石油的紧张。于是,就带动了国民经济的结构性价格上涨,即与投资有关的物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可见,虽然拉动此轮价格上涨的有上游产品需求方面的因素,但更要紧的,是成本推进,其影响机制和涉及面也就更为广泛和复杂。
社会一般有三个经济主体:、企业和居民。现在这三个主体对未来成本提高带动价格上升的压力都有很高的预期和担心。我们知道,是由公权力控制的。现在公权力控制的领域几乎都存在一个对、设施过度使用、超前使用、破坏性使用的问题,而使用者对此造成的损失不付费、不补偿。比如,环境这个公共领域。现在很多企业出口的产品有竞争力,原因在于它价格低,成本低,它不治理污染,它自然排放,所以它比欧美的企业有竞争力。欧美的企业要治理污染,它的成本就上去了,价格就上去了,竞争力就下来了。我们的企业对空气的污染不计入成本。欧美国家的企业留下了干净的水源和洁净的空气,而中国人是呼吸了污染的空气,喝了污染的水,然后把产品出口到了发达国家。实质上,我们出口的不是产品,而是我们干净的空气和洁净的水和未被污染的,留下的是污染。但是这种对环境的破坏早晚是要治理的。今天越破坏,越不治理,今天的成本越低,意味着转移到未来的成本就越大。比如,兼有南北之灵气的太湖就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据无锡市的领导谈,即使用改革开放30年无锡市增长的全部财政收入都用于治理太湖,也难以使太湖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那种水质了。即用这30年经济发展所挣的钱都用于治理太湖也抵偿不了这30年发展对太湖的破坏。还有基础设施方面,比如公路,本来是预计正常使用8年的,但车辆超载现象的出现严重缩短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年限。这些超重车现在之所以有钱赚,实际上就是因为它对破坏的这些设施没有付费。如果8年使用的路面5年就被破坏,这就等于新增加了3年的代价。现在的基础设施费用越便宜,意味着将来要重新构建基础设施所要投入的花费就越大,意味着转移到未来的成本就越高。我们还可以举出类似的许多例子,如开,现在很多地方根本不考虑回,怎么方便挖,就怎么挖,如此开,短期效率是高了,产出也高了,价格有竞争力。但是这样挖的结果是把矿脉给破坏了,将来回的时候就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即将来产出的成本会更大。类似这种公权控制的领域里,过度破坏性使用、超前的透支性使用带来的损失,我们现在并没有人去付费。这就形成了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似乎成本很低,实际上是成本转移给了未来的人们,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成本会很高。
从企业来看,上游产品的价格明显涨上来之后就意味着下游产品的成本会涨上来。企业现在之所以不敢提价,是因为现在市场疲软,它卖不动,一旦市场被激活,它就会把成本上升的这一部分贴到它的价格里去,它马上就涨价,因为对它来说,成本推进的价格上涨的压力已经非常的大了。
再看居民,这里主要是工资带动的成本。工资主要是与CPI有关系的。2008年第一季度的CPI是8.3%,第二季度是7.9%,第三季度是7.0%,这都是12年来同期最高的水平。而且CH与大家的感受并不一样,因为它选择吃穿用住几大类,这几大类中,它选择每一类中若干种有代表性的商品计算它的价格指数,然后把这几种放在一起加权平均。它选择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商品有涨价的,有降价的,有价格不变的。而老百姓在市场上买得多的商品多为涨价的,这样老百姓对物价的实际感受就要比CPI反映的物价指数强烈得多。因为老百姓买得越多的商品,物价涨幅越大。这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为什么老百姓买得多的商品多是涨幅高的呢?正因为老百姓买得愈多,所以它才涨得高。市场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感受到的物价与CPI反映的不一致的道理。各国都是这样。因此,过一段时间,各国都要对CPI进行修正。如果不调整、不修正,它就愈来愈脱离市场的现实,它就越来越说明不了问题。即使这样,2008年以来CPI也是本轮通货膨胀以来最高的。居民这一次对CPI的感受是从基本生活层面开始的。2007年8月份CPI开始攀升,首先是从食品类开始的,比如猪肉等,这对全社会各行各业成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成本大就会进入工资,进而影响物价。
因此,这次物价上涨,除了具有需求结构性拉动的作用之外,还有成本全面推进的因素。这就和过去三轮通货膨胀不一样了。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要想治理的话,短时间很难见效。因为降低成本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在管理上、制度上和技术上等各个方面有相当大的变化,而这些制度和技术上的变化都不是短时间能够明显见效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治理通货膨胀有一个长期的准备。
这次通货膨胀还有特殊的国际环境的背景:全世界都在涨价,中国能不涨吗?中国经济的开放度愈来愈大,受世界经济影响的程度也愈来愈大。刚开始,我们对这次全球涨价对中国影响的估计没有这么严重,因为虽然中国经济的开放度在提高,但全球化的融入水平还是在过程当中,影响应该是有限的。当时我们感到大概会有两类商品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大,但我们认为问题不大。现在看来,它比我们估计的影响程度要大得多。这就是两个“油”:食用油和石油。关于食用油,当时我们认为全球农产品涨价对我们不会有太大冲击。这几年欧洲的主要产麦区受了灾,非洲也有灾荒,美国在调整它的生物能源之后,减少了谷物的播种面积。这样,整个世界的粮食市场就趋紧。本来我们中国粮食的自给率是99%,是可以自己平衡的。当时我们想,大不了我们封闭起来,粮食产品不出口,也不进口。现在看来,问题不是这么简单。中国粮食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植物油油料,近年来进口的油料已占中国总需求量的60%左右,对进口的依赖度非常大。而恰恰这次农产品涨价,油料这一块涨幅是最猛的,对我们的影响程度最大。如花生油在去年价格就上涨了近1倍,由于食用油在中国百姓生活中的地位,这次食用油涨价对人们的心理冲击很大。提到食用油,这里顺便提一下,中国的压榨业基本上被外资垄断了,而他们不用中国的大豆,不用中国的油料,他们认为不合格,他们主要用进口的。这就使得油料本身供求趋紧的状况更显得对进口的依赖度增大了。由此来看,外资对我们相关行业的控制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另一个是石油,“石油危机”之前,每桶是1.9美元,到2003年之前,也只是每桶20多美元,而前一阵子曾涨至每桶150多美元,前几天回落了,也还是50多美元。中国每年对石油的消耗是以8%的速度在递增,而且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未来我们对石油的需求还会大幅度地上升。2007年我们进口的石油占消耗量的54%,2008年则有可能超过60%。我们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而我们自己 石油产出的前景并不乐观。因此,未来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会更严重地影响国内石油价格的变化。
由此来看,这次价格上涨,除了创12年来的最高水平之外,还有两个特别的背景,一个是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一轮通货膨胀,除了有需求拉动的作用之外,还有突出的成本推进的特点;另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化背景来看,这次是在全球都在涨价的背景下,而全球都在涨价对中国又有一定的影响。这就使得我们对通货膨胀问题不得不给予高度的重视。
与通货膨胀压力长期并存的是我们经济衰退的威胁也相当深刻。2008年上半年有一组数据很值得关注。即中国2008年上半年的货物运输量的增长速度大幅度地下滑。2007年上半年货物运输量的增长速度是16.3%,2008年则是7.1%,也就是说,从增速来说,2008年比2007年同期差不多下降了一半以上。货物运输量下降了,库存量就会增大,工商业企业的存货就开始大幅度上升。存货一上升,仓储业的生意就好了。因此,在统计表上还有一个数,2008年上半年,仓储业的营业税大幅度上升,2007年同期,仓储业的营业税上涨率是负的2%,2008年仓储业的营业税上涨率是正的24%,仓储业的实际业务量要比营业税还要大。这两个数据放在一起,就很值得考虑,这表明货物的存量增大了,而货物存量增大是经济衰退非常重要的先行指标。在我们高度关注通货膨胀的同时,其实,经济衰退的先行指标就已经出现了。我们认为这种不景气指标的出现不仅是个偶然的指标问题,而且有它的社会效果了,即失业问题。经济一旦衰退,失业率就要上升。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3%,那几年特别是国有企业比较困难。“摆脱困境,抓大放小”,那几年的增长速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当时城市登记失业人口是500多万。城市劳动力是2亿多人,失业人口占2.2%。200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11.9%,但2007年年底登记的城市失业人口突破了1千万,城市失业率超过了4%。这说明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下降,且失业率几乎成倍地上升,这很令人担心。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率再降下来的话,失业率会更高。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下降呢?这源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工业化愈深入,资本愈排斥劳动。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2007年的工业化指数已经超过0.4,工业化到了中期或者中后期,就是从一般加工工业和制造业为内容的工业革命朝着重工、重化工、基础材料工业和动力工业以及装备工业转化,而这个转化恰恰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空前增大的时候,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增大就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排斥。另外,中国还处于市场化过程当中,市场化就要鼓励竞争,竞争就截减冗员。根据有关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国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新增加的就业岗位是240多万个;上世纪90年代,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新增加的就业岗位是170多万个;现在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新增加的就业岗位是90万个。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再加上经济出现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回调,这个问题就会更加突出。因此,现在中国不仅是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市场不景气、市场衰退的迹象越来越严重,同时衰退带来的后果,也就是失业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这次衰退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样它与过去也不一样,和改革开放30以来周期性的回调也不同,它也有着特殊的背景,也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一个特点是:这次衰退是长期内需不足所导致的。多年来,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的时候,实际上就同时存在着消费增长乏力,导致内需疲软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个矛盾一直积累到现在。
为什么消费需求不足呢?第一个原因是投资增长速度过快,排斥了消费需求增长的空间。根据我们的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每增加1%,消费需求就减少0.5%;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所谓的上限22.5%后仍然增长,其每增加1%,消费需求就减少0.84%,基本把消费抵消掉了;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30%后仍然增长,其每增加1%,消费需求将出现负增长。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储蓄的增长量是既定的。总需求的增长量如果是既定的,最终用途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如果投资需求增长过快客观上就挤占了消费需求增长的空间。因此,中国从2003年以来连续5年多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增长对消费需求就形成了非常显著的排斥效应。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些年中国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是个不争的事实。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越来越快,所占的国民收入比重越来越高,而高收入群体的特点是消费倾向低,即消费占收入比重低,财富越是更多更快地集中到消费倾向低的群体手中,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也更多更快地沉淀到消费倾向低的群体手中,他们把这些财富或者用于储蓄或者用于投资,但很少或者不用于消费,使得消费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难以同步。
第三个原因是中国财政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为能够承受未来更大的风险,人们往往增大现期的储备以用于未来的支出。包括养老退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都会促使人们增大储蓄,相应减少现期消费。本来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是高的,财富增加后用于现期消费的比例应该是较大的,但由于对未来的担心,越是没有钱的群体越不敢花钱。这就形成了在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公众的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消费品市场并没有体现出与收入水平提升相对应的高速增长局面。
第四个原因是中国发展的本身出了问题,即城乡二元化在加深。除了上世纪80年代初和2006年以来的一段时间,中国农民的实际收入有比较大的改善之外,其他时间农民实际收入的提升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严重地不相匹配。农民得到改革发展、经济发展的好处相对少一些,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了。现在中国的城市化率是42%左右,即中国大约有58%的人口收入增长很迟钝。因此,中国13亿人口这么一个大国的经济增长,它的市场需求的增量主要依靠42%的城市居民的需求来拉动,而58%的农村居民的需求,也就是它的收入长期停滞或增长迟缓,这就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在体制上过于狭隘。现在谈建设新农村,刺激农民需求,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如为农村修路、鼓励城市的商业企业到农村去销售等,但这些不是启动农民消费的根本,启动农民消费的根本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我们还要认识到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与刺激市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市民的需求主要就是消费,农民的总收入主要用于生产支出,剩余的才是消费支出。因此启动中国农村市场,对农民来说,重要的是还不是刺激农 民的消费需求,重要的是活跃农村的投资需求,即生产需求。因此,第一,要提高他们的收入,使他们有投资能力;第二要使他们具有把财产变成资本的能力。现在农民承包的土地、房屋等是他们的资产,但不能变成资本,不能进入市场,不能变成可以增值的价值。所以,现在有人讨论能不能抵押呀,能不能流转呀,实际上就是使农民的资产变成资本。但这样做的风险也极大,我们也不太敢轻易推动这样大的变革。再一个,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要为农民提供一个筹资、融资的正规的制度安排。中国的2.6亿农户首先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现在中国这2.6亿个生产体,国家却没有为他们提供正规的筹资、融资的制度安排。他们的融资没有体制保障,而且风险极大,承担风险的能力极其脆弱。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在于给农村要修多少路,盖多少楼房,而是为我们的农村逐渐引入现代的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才是最要紧的,包括他们的社会保障,包括他们作为生产者的投、融资的方式,都要纳入现代的文明生活,现代的城市的生活。这就叫做城市化。一个最好的城市化,应该是大多数人过着现代城市的生活,有着城市的效率,但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和土地保持着乡村的宁静。如果到处都是沥青马路,但人还都是农民,这就有问题了。
这两个大的背景就使得我们对这一次的衰退对我们的影响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失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我们通常讲,国际上失业的警戒线是7%,美国2008年的失业率可能就会达到7%。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的存量,我们有7.6亿劳动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的增量,每年新增劳动力1300多万;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蓄水池,就是1亿多准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我们原来有5亿多农村劳动力,这些年转移出来2亿多,一个亿进了城,一亿多在当地的乡镇企业就业,还有3.4亿多劳动力在农村种地。中国共有18.2亿亩耕地,需要多少人耕种呢?根据我们在全国三个地区的调查,一个劳动力平均可以种10亩地,按这样来算,18亿亩耕地需要1.8亿劳动力就够了。现在农村的劳动力是3.4亿,那就意味着还有1.6亿多劳动力处于半失业状态,他们随时准备转移到城市就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劳工市场。而且我们不能按国外通常的7%来算,因为我们劳动力的基数大,如果达到7%的话,人数的规模就会非常的大,它带来的社会后果会更严重。
二、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
针对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既有通货膨胀又有通货紧缩的双重压力,2003年以来中国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淡化总量调控,强调结构调控。1998年5月之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基本都是需求大于供给,所以都是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下的需求大于供给,不表现为物价上涨,因为物价是冻结的,它表现为排队。排队越来越长,报批项目等待审批的时间越来越久,消费者发的票证越来越多,凭票供应的东西越来越多。票证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排队模型,就是出面组织的排队。为了保证最后一个人能够买到一份,只有从第一个人开始就限制你的购买量。改革开放以后,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就开始上涨,就是前面所说的3次大的通货膨胀。从1998年5月之后,中国开始出现过剩。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生产发展了,物产供应丰富了;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体制原因,即市场化深入了。原来在经济体制下,很多东西不要钱,不要钱的东西永远短缺;市场体制下许多东西需要付费了,这就使得很多物品开始出现存货了。所谓生产过剩或不过剩,说起来是个生产现象,更要紧的是一个体制现象。相对市场购买力来说是过剩,但对实际需求来说并不过剩。1998年5月的工业和商业企业存货是5万多亿,当年的GDP是8万多亿。19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到第九个五年宏观经济政策总的方向选择是:整个“九五”期间“适度紧缩,保持不变”。当时主要是反通货紧缩。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整个“十五”期间,“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不变”。即“九五”期间紧缩,“十五”期间扩张。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对总需求是紧缩还是扩张没有明确。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是既不敢扩张,也不敢紧缩。如果是紧缩的话,对抑制通货膨胀有帮助,但失业率、经济衰退的威胁已经很深刻了。如果全面紧缩,失业率和经济衰退会到什么程度就很难预测。扩张的话,对解决失业有帮助,但通货膨胀的压力,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开创了12年来的最高,一旦全面刺激需求,可能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前一段时间是既不能扩张,也不能紧缩。这样看来,这几年就是回避总量政策,不提总需求如何,只提结构调控,称之为“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地区与地区之间有区别,产业与产业有区别,行业与行业之间有区别,同样行业里,不同的企业之间也有区别。这样的办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总量的目标确实不好选。这种结构调控的办法其好处是使得宏观调控避免总量的简单性,其不足是有行政性。因为所谓结构调控其实质就是歧视性调控,而不是市场调控。 因为市场调控就是机会面前均等的调控。这种调控作为权宜之计可以,但不能长期化,不能体制化。长期来说,配置还要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是近两年我们的***多次强调要深化改革,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竞争秩序来配置的原因。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联手干预这么强烈,动辄几千亿、几万亿的救市,但它的主流经济学家和政策的主导者仍反复强调,干预的力量再大也只能是弥补市场失灵,而不能代替市场,否则,带来的灾难比市场失灵可能还要深重。我们认为,在现代社会,市场机制是配置的最有效的方式,在中国,改革带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竞争的深入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这一点,我们不能动摇。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的经验确实证明了这一条。
现在我们提出的问题是:现在是否到了需要明确总量的时候了。给人的感觉是,2008年上半年明确了,是朝着紧缩方向明确了。奥运会之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的经济衰退骤然加速,中央的精神就调整为以扩大内需为主。这就说明现在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矛盾复杂的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变化速度之快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几个月之前,反通货膨胀是主要的,几个月之后,形势就急转直下,衰退就成为首要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宏观调控及时地变化和跟进,僵化和呆滞恐怕都有问题。从2008年9月份之后,给我们的感觉是:总量是要朝着扩张的目标在变化。
当前食用油价格走势
在如今社会上投机炒房者似“过街老鼠,喊打”,网上一发布某某炒房客被套,损失惨重,甚至扬言自杀,便会引来一阵阵欢呼,认为是惩罚了这些害群之马,对其损失幸灾乐祸。那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投机炒房者果真是罪大恶极,是造成房价急剧暴涨的主因吗? 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只要存在着市场,投机者或一般的消费者有一定投机心态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现象。这只不过是人们追求“以最小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以及“尽一切可能规避风险、避免损失”之心理的反映而已。例如,当人们预期食用油价格上涨时,会在家里多储存几桶油,1988年放开物价前许多家庭大量购日用品,有些家庭甚至用澡盆储存食醋,成箱地购买蜡烛。当然,不少人会说,住房与一般商品的差异之处在于,它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其实,任何一种商品包括食用油也可以作为投资品,如果我买来以后出售,或者我买来以后给工人当工资发出去,那么它同样是投资品。在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同样会囤积猪肉,以避免损失或赚取更高的收益。这里,并不会因为囤积的是住房还是猪肉而有性质的不同。事实上,正是因为存在着投机者,价格才能更快地向均衡的位置调整,存在投机者使得价格传递经济信息的能力更为增强。当投机者预期房价上涨时,他们会提前购买并将房屋囤积起来,在当前市场实质因素还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确实会上涨(在短时期内在部分区域市场上还可能出现暴涨的现象)。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价格上涨会导致行业内现有的房地产开发商有动力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住房,也会引发行业外其他企业进入房地产业。价格上涨提供给生产者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这个行业目前投入的数量是不足的,生产者没有必要了解这种价格上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会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将更多的转移入房地产行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房地产供给会大幅增加,价格自然会出现下降。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会看到由于投机者的存在,房地产价格会出现一段暴涨时期,诱使更多的人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和投机者进入房地产行业,行业规模会变得越来越大。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投机炒房者只是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交易日益活跃,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仍在于人们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水平,如果在供给给定的情况下,这种需求水平较低,价格缺乏上涨的动力,那么投机者是无法把价格炒上去的,即使短期内将价格炒作上去,那么也会出现有价无市的态势,最终投机者将承受房价大幅下滑带来的巨额损失。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社会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并且逐渐向一般社会大众传递时,这时投机活动变得日益危险,大众贪婪、追求暴富的心态会充斥全社会,人们的购房决策会变得日益非理性,对其中隐藏的风险越来越缺乏准确的判断,社会会处于一种投机的狂热之中,房地产市场泡沫就会越吹越大,那么卷入泡沫的普通公众越多,泡沫破裂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房地产市场出现暴跌的危险也就越大。因此,可以说,只要存在市场,那么一定会有一些投机者,这些投机者并不好,也不坏,是市场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市场提供稳定和公平的规则,通过这些规则为社会提供稳定的预期,避免经济由于投机而出现大起大落
食用油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进入第四季度,在通胀预期增强、多元主体抢购、农户惜售心理强烈等一系列因素作用影响下,市场各类粮油价格涨势汹汹,而后在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的调控下,市场看多氛围减弱,至十一月下旬,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各粮油品种价格趋于平稳,走势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大 豆:本旬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平稳,目前市场批发价为4640-4940元/吨,较中旬持平。 食用油:在国家不断加大抛储力度及油脂期货下跌的作用下,各油厂挺价意愿减弱,前期走势坚挺的食用油价格略有下滑,目前散装菜油批发价为10000-10200元/吨,散装色拉油为10000-10200元/吨,均较本月中旬下跌150元/吨。深度报道食用油市场基本面状况将支持食用没价格后市进一步走强 一、新年度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减少支撑豆油价格 虽然目前油脂油料市场尚未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从比价关系来看,油脂油料相对于棉花、玉米、白糖等农产品价格仍然处于价值洼地。从比价关系来看,当前美国大豆与玉米期货连续合约的比价约为2.3,低于近几年来的平均水平2.7;美国大豆与棉花期货连续合约的比价约为10.1,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是14.4.大豆在与玉米、棉花的比价关系上已处于完全的劣势,在来年的种植面积争夺中将会处于下风。这一点在新年度巴西棉花与大豆耕种选择中已有所反应,巴西农户将部分以前种植大豆的土地改种成了棉花。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预计2010年巴西棉花播种面积较去年增加多达37%,产量将超过 2006/2007年创下的160万吨的纪录。由于棉花与玉米价格涨幅远高于大豆价格涨幅,从种植效应来看,全球大豆播种面积会受到玉米和棉花面积扩张的影响。2010/2011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将无法满足下一年度的强劲需求,这势必导致豆油价格上涨。 二、2010/2011年度中国油菜籽种植面积减少支撑菜籽油价格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今年农民种植油菜籽积极性总体不高,菜籽种植总面积可能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油菜籽收益低于其他作物,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长江流域油菜籽种植平均收益为100.6元/亩,较2009年提高35.2元/亩。而长江流域小麦平均收益为158.1元/亩,比油菜籽收益高57.5元/亩,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高于油菜籽。除此之外,油菜籽机械化作业难以大面积推广,近两年持续上升的人力成本也对油菜种植形成不利影响。油菜籽种植面积减少将对菜籽油价格构成支撑。 三、东南亚棕榈油增产速度放缓支撑棕榈油价格 棕榈油是大豆油的主要替代品,在过去的10多年,东南亚国家棕榈油产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对缓解全球油脂油料供应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今年东南亚国家棕榈油产量转折性地出现增长放缓的现象,这主要是受到2009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2009年所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将持续到2011年,明年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不会有大幅的改善。土地的有限性与未来气候的多变性将导致东南亚地区油产量不能持续高速增长,这对棕榈油价格将产生支撑。 四、需求刚性增长,油脂市场供需格局转变 USDA报告预计2010/2011年度全球植物油总供给为15675万吨,较上年度增长3.3%,而2010/2011年度全球植物油总需求为14461万吨,较上年度增长4.9%,需求增速快于供给的增速,这直接导致植物油的库存消费比走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月的报告显示,2010/2011年度我国植物油总供给为3006万吨,较上年度增长5.9%,而植物油总需求为2750万吨,较上年度增长7.7%.不管是全球还是我国,2010/2011年度对植物油的需求增长速度都快于供给的增长速度,油脂市场的供需格局将出现转换。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不利于三大植物油在新年度的生产,而植物油的刚性需求却不会改变,因此,食用油价格新一轮上涨行情即将展开。</p>
豆油期货是什么?豆油期货基本概况及全方位介绍
食用油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食用油龙头股,滋养健康生活。凭借品质卓越和市场口碑,成为行业领军者。专注于提供安全、营养的食用油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投资潜力巨大。下面小编带来食用油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食用油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食用油上市公司股票有:1.京粮控股(000505):食用油龙头股。
2.中粮科技(000930):食用油龙头股。中粮集团在国内外的产业布局极为丰富,玉米和木薯原料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协同,公司旗下的油脂公司和中粮福临门品牌食用油的协同加工,这些协同业务都是中粮生化具备的核心优势。
3.道道全(002852):食用油龙头股。公司项目预计总投资额72181.03万元,项目建成后形成30万吨/年的油料加工能力,通过增加部分外购油形成30万吨/年的原油精炼能力,预计可年产菜籽一级油211200吨,菜籽浓香油8470吨,大豆一级油60000吨,调和油20330吨,菜粕120280吨,皂脚10150吨,脂肪酸1050吨,水化油脚610吨。
食用油概念股其他的还有:西王食品、金龙鱼、生物股份、金健米业、湘财股份、中粮糖业等。
菜籽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1、道道全:
岳阳子公司所承担建设的“岳阳食用油加工项目二期”于近日正式投产,产品高油酸菜籽油也即将上市。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52.87亿,同比增长28.43%;毛利润为3.825亿,净利润为7956万元。
2、京粮控股:
油脂油料加工及贸易业务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区域,品牌包括“古船”、“绿宝”、“古币”、“火鸟”、“天益”,主要产品有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香油、麻酱等。2020年公司营业总收入87.42亿,同比增长17.49%;毛利润为6.509亿,净利润为1.64亿元。
生产食用油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天香集团,金健米业等。
天香集团(600225)主营业务为饲养动物。食用油及植物油的生产和销售等。金健米业(600127)此股为食用油上市公司龙头,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开发。生产。销售优质粮油及制品。农副产品。新型食品。油脂化工产品。优质稻。宾馆餐饮和公司自产产品及技术设备进出口业务。金宇集团(600201)下属内蒙古金宇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涉及亚麻籽项目的主要产品是亚麻胶。亚麻油和亚麻油洗涤剂等。
食用油制作工艺通常有两种,压榨法制取工艺及浸出法制取工艺。从安全和环保上看,压榨油由于能够保持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而浸出油则很难满足人们追求食品天然。环保的消费心理。
石油龙头股票有哪些
石油龙头股票有:1.中国石化;2.中国石油;3.中国海油;4.上海石化;5.东华能源等。受自身限制,中国原油消费量远高于产量。需求方面,2021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7.1亿吨,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需求缺口呈逐步扩大趋势。供给方面,2021年中国原油产量约2亿吨,随着中国石油企业不断加强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积极释放优质产能,石油产量总体保持稳定。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长期面临着约束和供需短缺的矛盾。
食用油龙头股有哪些
食用油股票龙头股如下:
1、道道全;
2、东凌国际;
3、新赛股份;
4、金健米业;
5、金龙鱼。
股票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股票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股票是一种出资证明,当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时,便可获得股票作为出资的凭证;股票的持有者凭借股票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参加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发表意见;股票持有者凭借股票参加股份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红,以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金龙鱼油销量一直不错,为何突然暴跌上千亿元?
一、豆油期货基本概况 A、豆油概述 豆油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油脂,具有一定粘稠度,呈半透明液体状,其颜色因大豆种皮及大豆品种不同而异,从淡**至深褐色,具有大豆香味。豆油的应用范围很广,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大豆加工豆油。豆油的主要成分为甘三酯,还含有微量磷酯、固醇等成分。甘三酯中含有不饱和酸中的油酸(21.3%)、亚油酸豆(54.5%)、亚麻酸和饱和脂肪酸中的硬脂酸(3.5%)、软脂酸(11.7%)及少量的木酸和花生酸。一克豆油的热量约为9386卡,消化率高达98.5%。豆油的酸值一般在4.0 mg KOH/g以下,皂化值190~195mg KOH/g, 凝固点为-150C~-190C,碘价为120~135(g/100g)。此外,豆油中还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在所有油脂中是最高的。作为一种营养成分高、产源丰富的油料,豆油以其物美价廉的特点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B、豆油的用途 (一)食用 1、烹饪用油。烹饪用油是豆油消费的主要方式。从世界上看,豆油用于烹饪的消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的70%。从国内看,烹饪用豆油消费约占豆油消费量的78%,约占所有油类消费的35%,它和菜籽油一起成为我国烹饪的两大主要用油。 2、食品加工。豆油除直接食用外,还可用于食品加工。豆油可以用来制作多种食用油,如凉拌油、煎炸油、起酥油等。此外,豆油还被用于制造人造奶油、蛋黄酱等食品。我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豆油总消费量的12%。由于餐饮习惯的不同,西方国家的比例要高于中国,如美国食品加工用油量约占其国内豆油总消费的25%以上。 (二)工业及医药 豆油经过深加工,在工业和医药方面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工业方面,豆油经过加工可制甘油、油墨、合成树脂、涂料、润滑油、绝缘制品和液体燃料等;豆油脂肪酸中硬脂酸可以制造肥皂和蜡烛;豆油与桐油或亚麻油掺和可制成良好的油漆。在医药方面,豆油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病的功效,是制作亚油酸丸、益寿宁的重要原料。二、豆油期货及交易代码
豆油期货:大连商品,交易代码:Y。三、豆油期货标准合约
四、豆油期货价格有哪些影响因素
(一)豆油的供应情况 1、大豆供应量 豆油作为大豆加工的下游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豆油的供应量,正常的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油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产大豆,另一部分是进口大豆。 (1)国产大豆供应情况 我国的东北及黄淮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收获季节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获后的几个月是大豆供应的集中期。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维持在1600万吨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数的大豆用于压榨。 (2)国际市场供应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年来我国每年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的大豆都超过2,000万吨。 2、豆油产量 豆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豆油的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豆油产量增加,价格相对较低;豆油产量减少,价格相对较高。 3、豆油进出口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豆油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其进口数量也逐年抬高,豆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2006年以后,随着进口豆油配额的取消,国内外豆油市场将融为一体。这样,豆油进口数量的多少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4、豆油库存 豆油库存是构成供给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豆油库存增加,豆油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豆油的消费情况 1、国内需求状况 我国是一个豆油消费大国。国内豆油消费高速增长,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2、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我国植物油生产和消费位居全球前列。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豆油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油的生产成本。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越来越多地受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 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油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将会停产,从而减少豆油的市场供应量。 2、豆油与豆粕的比价关系 豆油是大豆的下游产品,每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油与豆粕的价格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多年的经验,多数情况下豆粕价格高涨的时候,豆油价格会出现下跌;豆粕出现滞销的时候,大豆加工厂会降低开工率,豆油产量就会减少,豆油价格往往会上涨。 3、豆油替代品的价格 豆油价格除了与大豆和豆粕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之外,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对豆油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豆油价格过高,精炼油厂或者用油企业往往会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从而导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价格回落。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到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如近年来国家通过调整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农民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从而直接增加了国产大豆产量。2004年5月1日以后,我国实行了新的植物油标准,提高了对植物油的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要求,新增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指标检验。这些政策对豆油价格都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2、进出口贸易政策 从历年的情况看,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改变对于我国豆油进出口总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进口豆油关税税率进行调整,关税税率从20%调减至13%,同时花生油、棕榈油等其他植物油的关税税率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导致了豆油等植物油进口量大增,豆油的供应量快速增加。 3、食品政策 近几年,随着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考虑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过对食品、餐饮行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豆油的消费需求。五、豆油期货的相关分析评论
1、豆油期货适合投机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2005年度中国豆油的消费量785万吨,2005/2006年度我国豆油消费量预计将达到823万吨.如果按照约5000元/吨的价格估计,豆油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左右.与其他品种相比,规模明显偏小.此外豆油还容易受到大豆供给和消费的季节性及不易储存等特点的影响,价格容易引起频繁,大福波动. 2、豆油对经济环境较敏感 众所周知,商品市场正上演着前所未有的超级大牛市.从原油系列,有色金属系列,黄金等贵金属系列,无不跌创新高或处于历史高位区.主要源于经济增长强劲,美元的贬值,全球低预期年化利率政策等等.在通胀预期和整个商品市场的牛市气氛感染下,许多分析师(甚至不乏投资大师)更看好今年的农产品市场,理由是大多数农产品处于历史偏低的价位.笔者认为,容易发生多头行情的,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中国净进口的商品,第二是对经济,金融敏感的商品。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对于豆油的消费量随着GDP的增长不断增加.而且城乡的消费量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同步放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豆油的人均食用消费量将达到9.7公斤,较2005年增长71%,年均增长率为5.5%.预计2006-2015年中国豆油的进口量将保持年均6.4%的速度,到2015年时进口量预计达到465万吨,较2005年增长86%.进口豆油量占当年豆油消费量的比重将逐年提高,预计2015年时的比重将达到32.2%.在整体农产品对经济,金融反应迟钝的前提下,豆油属于农产品中相对敏感品种,而且需要大量进口。因为其财报显示,盈利不及预期,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盈利出现下降,所以才导致其股价大跌的。金龙鱼作为国内食用油品牌的龙头,去年才刚刚在A股上市,一开始,大家看到这只食品龙头股,还非常兴奋。因为A股市场好久没有见过这种规模的食品企业了,所以在上市初期,市场给出了非常高的市盈率,其市值一度达到7800亿元人民币。但好景不长,之后的几个月持续下跌,尤其是最近公布的财报,让其股价加速了下跌的步伐,目前金龙鱼的股价只有其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二,跌掉了三千多亿。
而股市下跌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份财务报表,从增长率上来看,金龙鱼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表现得还算不错。营收和利润都呈现了双增长,但净利润只有60亿,这与之前机构预测的70亿利润,相差实在太大了。所以该财报发布后,不少机构也纷纷调低金龙鱼的价格,认为其盈利状况不乐观。
但知情人指出,金龙鱼前三个季度的利润增长都属于正常,主要的第四季度利润下滑最多,核心原因就是金龙鱼购买的饲料期货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公司亏损,最终损失了一部分利润。
参考资料:
2020年前三季度,金龙鱼实现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增长45.88%。显然,公司全年盈利不及预期主要源自2020年第四季度出现大滑坡。估算可知,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的盈利只有9.11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19.2亿元下滑52.55%。
对于上述业绩表现,金龙鱼解释称,一方面归功于厨房食品业务板块的表现。报告期内,公司依托食用油既有的品牌运营及渠道经营优势,持续拓展产品销售网络,强化市场营销工作,加大对大米、面粉、醋、酱油等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力度。此外,因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公司持续推广现有的高端产品及更多优质新产品,使得公司优质且营养的产品的销量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