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大国际石油巨头上半年均陷入亏损 国内油企基本面正在持续向好
2.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3.市场点评:市场放量上行,做多情绪有望延续,但追高仍需谨慎
4.国际油价冲高反弹,国内油价为何会结束“五连降”?
5.日赚近7亿元!“三桶油”中期业绩亮眼
#油价调整信息#最近几天,在国际形势、供求关系的影响下,
那么市场到底怎么回事?接下来的行情如何演绎?下面着重讨论一下这几种商品的市场情况:
一、猪价连连回调,短期行情难言乐观
最近生猪价格虽然反复出现涨跌震荡,但是总体感觉是平均价格在小幅向下发展,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0.75元/斤,比昨天下跌0.08元。
从今天全国市场猪价来看,多达21个省份下跌,下跌超过2毛钱的省份有5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两个市场跌0.1-0.2元/斤,主流价10.5-10.8元/斤;安徽跌0.2元,10.4-10.6元/斤;江苏跌0.3元,10.4-10.6元/斤;新疆跌0.1-0.2元,9.9-10.2元/斤,处于全国价格低点。
从当前的市场行情看,市场处于一个涨跌分歧较大的情况之下:
一方面当前猪价虽然不算高,但是猪肉价格却普遍偏高一些,猪价10块多钱,而各地猪肉价格却高达16-20元/斤,老百姓对于这个价格有些不认可,据了些居民反映,现在肉价涨了,买肉的时候少了,即使买肉,数量也不多。
由于终端消费的下降,屠宰企业购生猪、加工生产都会受到影响。
同时,前期压栏的大猪陆续现栏,一些大型猪企的有序出栏保应等情况,也加大了猪价上涨阻力。
另一方面,从季节上看,马上进入秋季,天气变凉,猪肉的刚性消费会有所上升;再加上最近升学宴,以及中秋节的日益临近,都会对猪价构成利好。
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接下来的8月中上旬生猪行情,大涨难,大跌也难,所以大概率会是一个震荡横向发展的格局,个人认为8月下旬开始,猪价或将进入一个反弹行情当中。
二、羊价低至成本线,回暖尚需时日
2022年初以来,羊价市场走势不佳,步步下行,很多养羊的朋友感觉到压力山大,就目前的12-15元的价格中,搞好了,一只羊能赚个百八十的,搞不好连成本都不够。
据业内人士分析,导致今年羊价震荡低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这几年养羊的越来越多,受国内外经济的影响。
有些人外出务工、经商赚钱困难,看到养羊挺赚钱,便有一些人进入养羊市场,导致目前全国羊存栏量持续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羊存栏214万头,2019年30072万头,2020年30655万头,2021年31969万头,3年间净增2255万头。
面临羊存栏量的大幅增长,市场需求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所以羊价下跌是唯一的选择。
二是羊价虽然低迷,但是羊肉价格仍然居高难下。
喜欢吃羊肉的人们可能感觉到,现在的羊肉价格与年初时的价格相差无几,不管羊价只有12、3块钱一斤,可是羊肉该30多一斤还是30多,该40多还是40多,根本没降。
下面是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8.98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3%;牛肉76.70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3%;羊肉67.06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3%。
这只是批发价格,如果加上零售商的利润3-5元,那么羊肉均价一斤也要涨到40元了。
正是由于羊肉价格的居高不下,导致终端消费不足,对羊价也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上半年是传统的羊肉消费淡季。
每年的3-7个月,都是羊肉消费淡季,对羊价上涨的拉动力不强,所以羊价较低也不难理解。
关于后市,个人认为,从市场供需情况分析,由于羊价不好,从5、6月份开始,已经有些养殖户开始减少存栏,或者清栏出局,这样整体供给有望出现下降,再叠加8月份以后传统羊肉消费旺季来临,再加上各种节日增多,羊肉消费量会上升,对羊价的拉动能力会有所增强,所以下半年羊价大概率会有一个震荡反弹的行情。
三、粮价利空来袭,后市依然乐观
最近几天,玉米、小麦等粮食市场走势普遍不佳,出现了大范围的下跌行情。
山东地区有12家玉米企业下调0.3-1.3分,山东地区玉米主流报价跌至1.380-1.472元/斤之间;华北东北地区,也有近7、8家企业下调,降幅为0.5-0.8分/斤;小麦市场也是多地下跌,跌幅在0.2-1.0分不等。
业内人士分析,导致近期粮价下跌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利空因素,乌克兰谷物成功出口,对市场氛围有一定影响。
二是定向水稻的投放,在饲料方面玉米、小麦的消费数量会受到影响。
三是贸易商的心态不稳,面对当前形势,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对未玉米、小麦行情看空氛围浓重,出货愿意上升。
在个人看来,大家对粮食的后市价格不必过于担心,因为:
一是目前的玉米价格已经处于阶段性低位,继续大幅下跌无几可能。
二是今年部分玉米产区出现一些灾害性天气,对玉米产量也将有一些影响。
三是下半年是重要的大消费时段,对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是偏积极的。
所以,在个人看来,小麦的后市难言有多乐观,但是就目前的玉米价格来讲,出现一波反弹是大概率。
四、油价“四天连续下跌”,15轮油价下调概率大增
由于今年上半年油价的连续大涨,大家开车的燃油消费压力大增,与去年同期相比,在6月份油价最高时,加满一箱50升的汽油,92号的汽油涨到了9块7、8毛钱一升,要多花100多块钱。
在众人期盼当中,油价出现了“3连跌”的走势,可以说一箱油节省了40块钱左右。
今天是接下来8月9日第15轮油价下调前,作为油价调整依据的第8个工作日,刚刚市场传来好消息,今天油价下调93元/吨,加上前3个工作日分别下调的51元/吨、41元/吨、52元/吨,4天累计下调238元/吨,前4天的统计情况累计情况上,目前油价下调0.99%,预期跌幅48元/吨。
虽然没达到调整50元的标准,处于搁浅状态,但是距离下跌调整只差2元,由此分析,如果接下来剩下的2个工作日,油价只要稍有下降,就会触及下调机制,8月9日24时的第15轮油价下调将成为现实。
虽然油价四4天连续下跌,但目前国内油价仍然执行7月26日的调价标准,国内92号油气主流价格仍然在8.50元/升左右,95号汽油主流报价仍在9.02-9.30元/升之间。
下面是具体报价情况:
各位朋友,8月9日油价跳水,或迎“4连跌”!猪价、羊价、粮价都在跌,大家咋看?还能涨吗?欢迎发表你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六大国际石油巨头上半年均陷入亏损 国内油企基本面正在持续向好
一、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中需要关注的“三高”风险
(一)石油价格高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损害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上升,上半年石油价格已经从去年的平均每桶30美元上涨到40美元以上。6月初油价最高升至42美元,创出1983年以来的新高。油价高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反复调整生产。欧佩克决定自4月份起把日产原油的上限减少100万桶。这给市场带来了冲击,引致石油价格猛涨。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得不于6月3日同意增加原油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从8月开始每天多生产50万桶,以对抗能源价格攀升,油价才稍稍回落至每桶38美元左右的水平。但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预测下半年油价整体水平仍会居高不下。二是地缘政治风险所致。今年以来中东局势依然不稳,伊拉克油储占全球第一,但其国内战火不熄,市场担忧其移交后,内部政局很难平稳,结束动荡遥遥无期。以色列的沙龙及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的强硬姿态使人们对巴勒斯坦形势的前途日益担心。在产油大国沙特,针对外国人和机构的恐怖接连发生,这也向世界表明了中东原油供给方面的潜在风险。估计因中东形势不稳导致的原油风险溢价达5-10美元。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升温,主要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国际能源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创16年新高。从能源耗费角度来看,美国位居工业化国家之首,5-6月又是美国传统用油高峰。在亚洲,由于极高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的高能耗特征,对石油需求的增长率很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去年每天的原油需求量为550万桶,超过日本。今年国际能源机构又上调了中国每天的石油需求增长。印度对石油的需求量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亚洲占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90%。
油价上升将损害全球经济的增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会造成伤害。国际货币基金(IMF)报告指出,油价在一年内若上涨15美元,将直接减少世界经济增长1%。如果油价持续保持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国的经济增长将降低0.3个百分点。国际能源机构发表的报告指出,油价每上升10美元,全球经济增长将减少0.5个百分点,亚洲整体经济增长率下降0.8个百分点。欧元区12国所需的石油70%以上依赖进口,油价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同时还给欧元区带来了通胀压力,对于正处在经济复苏时期的欧元区来说,油价上涨也不是福音。随着油价的飞升,全球通胀压力正在增加。天然气和煤炭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些动向也会直接影响化工产品的价格。
(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高削弱经济复苏势头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快速复苏的轨道,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价格明显上扬。这使得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同时带来通胀风险。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2003年,全球燃料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6%,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7%,其中金属价格上涨了12%。由于制造业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已经推动了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和美元贬值使美国2004年头三个月消费价格按年率计算上升了5.1%,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的1.9%。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大幅攀升或转升,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受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加快影响,市场需求激增,加之一些产品库存下降,供应呈紧,世界有色金属价格多有飙升,一些商品如锡等价格甚至更升达其14年来的最高水平,有色金属价格的总体水平也升达9年来的新高。韩国、日本、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对钢材的需求猛增,特别是三国造船企业2004年的新船完工量都将创历史新高,对厚钢板的需求尤大,引起厚钢板价格飞速上涨,目前已升达1998年以来的最高价位,钢材的总体价格水平也已突破每吨500美元大关。
二是由于受气候不良影响,2003/04年度世界大豆的产量将较上年度减少4.8%,美国大豆产量更将剧减12.3%,世界大豆及豆油价格随之出现猛涨,目前甚至已分别涨达其历史最高水平和20年来的最高价位。因菲律宾、印尼产量减少,2004年上半年全球椰油市场预计也将出现约30万吨的供应缺口。
三是原料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支持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产品价格的提高。如原油价格上涨带动一些石化产品如乙烯、石脑油、汽油和聚氯乙烯等价格上涨;天然橡胶价格上涨带动轮胎价格上涨;废钢、焦炭和铁砂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钢材价格的上涨。
(三)调高利率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成本
美国联邦储备局自2001年连续13次降息,短期利率从6.5%下降到目前的1%。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增长连续三个季度的GDP增长在4%左右,4月份通胀水平达到4.4%,1%的利率水平已不适于美国。美联储在6月30目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提高利率0.25个百分点。预计一年内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由1%提升到3%,美国住房利率会由5.5%上升到7.5%。加息不仅对美国的投资、股市、消费及美元汇价产生影响,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直接投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利率提高将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受损。在美国的超低利率背景下,购买其他国家股票的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回归美元,进而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由于预期美国加息,今年以来东京市场、日元汇率均急剧下跌。亚洲其他地区股市也在下跌(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的主要股票指数从年初以来都跌入低价范围。香港恒指跌17%,台湾加权指数跌16%,韩国综合指数下跌15%。)拉美股市和汇市也纷纷下挫。
其次,由于预测美国将提高利率,世界资金流向正在发生变化。日美利差的扩大也会加剧资金从日本转向美国的势头。由于担心利率上调,使筹措资金的成本增大,一部分资金开始撤回,新兴市场上债券也开始软化。2003年新兴市场国家获得140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利率上调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引资成本提高,因此可能加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第三,美国利率的上调从理论上分析应带动美元汇价的上升。但是从过去十几年的情况看,1988-1989年,美联邦基金利率从7%升至10%,1999年2000年,利率由5%升至6.5%,美元汇价是上升的;而1994年-1995年利率从3%升至6%,美元汇价却跌至历史低位。因此,单一利率趋势难以判断美元走势,主要是看贸易形势和其他经济指标。从目前的情况看,贸易逆差依然会拖累美元,若美国贸易逆差随着美国经济增长而扩大,而美国无法抵消赤字扩大,美元仍会存在贬值的压力。过去几个月美元的回升是基于对美国加息的预期。
第四,由于已经预见到美国将提高利率,且幅度不会很大,因此,提高利率对亚洲不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不过,随着通胀的抬头,亚洲国家也有可能追随美国加息。这也会影响其经济和外资的流入。工业国利率上升和新兴市场国家债务的迅速上升带来的财政困难都将削弱全球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国际贸易的回升为中国出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头5个月出口增长33.4%。其中,中国对美欧日三大市场的出口同别增长33.3%、38.4%和22.0%。
1、随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国内投资需求进一步拉动,企业对生产资料购将大幅增加,从而给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带来机遇。今年1-5月,我国对美国出口432.3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工业制成品增长了36.2%,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增幅最大为47.9%。2004年1-5月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240.9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尽管美国经济尚好,但如何保障充分就业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制造业的失业人口达270万。为大选政治服务,争取制造业的支持显然成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两党最紧迫的需要。彩电、家具、纺织和服装等均属制造业行业,而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美国藉此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件随之不断发生,预计下半年围绕政治问题产生的贸易摩擦仍将延续。
2、1-5月中日双边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日本向中国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3.8%、14.8%、22.8%和18.8%。日本的国内需求重新焕发了活力,对进口需求也会逐步增大。而中国目前是日本第一大进口国,必然会从中受益。2004年1-5月日本从中国进口分别增长了9.6%、5.2%、25.5%和12.9%。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最主要三种产品为:机械设备、纺织品和食品。其中占进口比重最大的机械设备(占比几乎为40%)增幅都在20%左右,3月份更是达到了41.9%。
3、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2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7%;欧盟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5国出口占中国对欧盟总出口的76.5%,同别增长38.9%,42.4%,67.4%,23.9%和40.5%。中国对欧出口面临的不利因素是,欧盟委员会2001年12月10日、2003年5月8日和12月23日三次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普惠制”毕业,取消了16类中国对欧出口产品的普惠制待遇。而与此同时欧盟仍然给与其他国家的相关出口商品以普惠制待遇,中国有关对欧盟出口商品在与来自这些国家商品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4、今年5月1日欧盟实现的东扩,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统一和稳定的市场。如今,只要我产品进入欧盟任何一个成员国,就可以进人其他成员国市场,而中国企业在10个新入盟国的生意相对较多,东扩为我企业进入欧盟老成员国市场提供了机遇;且由于欧盟运作规则将实现统一,我企业对欧盟贸易在手续上也将趋于简化,从而为我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更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同时,由于东扩前10个新入盟国的工业制成品关税普遍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3.6%),欧盟东扩后要适用欧盟统一税率,将使中国出口产品包括钟表、玩具、游戏、体育用品和人造珠宝等可从对新入盟国家的贸易中获得相对较低的欧盟关税税率,减少我产品成本。此外,欧盟东扩后,随着新入盟成员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其劳动成本将有较快增长,也有利于我产品价格竞争力的保持和增强。当然,欧盟新增的10个成员国对老欧盟成员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不排除挤占我部分产品在欧盟(主要是德、法等欧元区国家)市场的份额的可能性。
(二)国际商品市场发展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了新商机
世界商品贸易的回升和增长,价格大幅上行,给我国企业出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前景向好。2003年世界半导体的销售额全年增幅达18.3%,2004年则更将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增幅可望大大高于上年,达到29%,销售额预计将可基本恢复到2000年网络泡沫高峰期的水平。随着市场的恢复和加速增长,半导体的价格也有明显上升。作为IT业两大增长引擎的电脑和手机市场,情况也大体如此。我国以工厂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当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纺织品服装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新的广阔空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长期来虽不断有所增长,但国外相关配额限制仍不失为影响我出口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据WTO统计,1995年至2002年7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加了62.9%,在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自12.2%增至17.5%,即增长了5.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同期我纺织品服装在美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仅增长了0.9个百分点。WTO《纺织品服装协议》有关纺织品服装配额的规定将于2004年年底终止。为此,许多海外客商认为,对与中国企业做贸易的空间将会更大。据我今年春季广州交易会纺织商会统计,本届交易会到会的客商比往届有明显增加,许多还是首次到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明年配额取消后,一些国外购商看好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希望到广交会进行考察,建立新的供货渠道。
3、在世界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回升,价格不断上涨下,锡市场供应连年不足,铅、锌供应也呈短缺,2003年以来价格分别都有飙升,是我扩大出口的大好时机。世界有色金属价格总的说来在经2002年的小幅回升后,2003年乃至目前价格出现大幅走高。在此背景下,世界锡的价格2003年也有大幅度上行。如2003年12月,锡的价格为每吨6057.62美元,较上年同期猛升43%,2004年以来,截至4月份,较上年12月又再升47.8%。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锡的消费不断增长,市场连年产不敷消,供应严重不足。如据统计,2001年世界锡的消费较上年增长0.3%,2002年为增3.8%,2003年增6.2%,2004年预计还将再增4.1%,而同期世界锡的生产平均年增约仅1.3%。在此情况下,锡市场生产不敷消费的数量2001年为500吨,2002年为2900吨。2003年陡增达24800吨,2004年预计更将增达30400吨。世界铅、锌市场也大体如此。继2001年至2002年或2003年供应明显过剩之后,2004年世界铅、锌市场据预计也将分别面临12.5万吨和10万吨的较大供应短缺。
(三)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强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购买力平价最新公布的计算结果,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6%,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美国和欧盟分别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1.1%和19.9%。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发达国家从廉价劳动力生产的进口产品中受益,同时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有了更大需求。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将看到对中国出口机会的增加,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
去年中国进口增长34%。今年1-5中国进口增长41%,明显高于出口增长率(33.4%)。特别是从美欧日三大市场的进口增加明显。
中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将不仅影响中国本身,还影响世界其他地区。亚行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钢材、锑、锌、白金、钢和铁矿最大的消费国;是铝和银第二大消费国,是镍的第三大消费国,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并占2003年全球石油需要增长的35%。中国还生产全球50%的照相机,30%的空调机和电视机。中国已成为东南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去年从这一地区进口4130亿美元)。中国从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进口增长了50%,从菲律宾的进口增长了一倍。今年1-5月,中国从东盟进口增加了41.7%。2003年日本出口增长的80%源于中国。亚行估计,今年全世界15%的增长将来自中国。中国宣布紧缩的消息后,亚洲、欧洲和拉美的股市暴跌,农矿产品价格也大幅下跌。中国经济的急剧调整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冲击。雷曼预计,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其他亚洲新兴经济的GDP将下跌三个百分点。如果日本的GDO增长下跌半个百分点,足以破坏日本经济脆弱的复苏,通缩也会恶化。
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2020年上半年的原油市场可谓惊心动魄,原油价格大跌成为几十年罕见的“ 历史 件”,加上疫情的影响,石油巨头们日子有些不好过。
近日,多家跨国油企发布了半年报,除了“全球油企老大”沙特阿美,壳牌、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雪佛龙和康菲石油等六大石油巨头均陷入巨额亏损。其中,BP和壳牌最为惨烈,分别亏损212.13亿美元、181.55亿美元。
相比而言,由于国内疫情更早得到有效控制,各行业复工复产进入快车道,油企各方面表现也好于国际油企,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6月份已经实现净利润正增长。
原油市场正在回暖
8月19日,OPEC+石油部长级会议召开,市场预期将会降低减产幅度,由每日减0万桶降至770万桶。同时,美国活跃钻油井数目连续15个星期减少,预期美国页岩油产量将会继续下降。
实际上,自7月份以来,OPEC+减产协议执行率在%左右,石油生产国一直在削减产量,以控制供应并减少全球库存。
对于原油市场来说,有两个不确定因素依旧困扰着油价的走势,一是全球疫情的恢复情况,二是产油国的减产执行情况。
在奚佳蕊看来,全球抗疫取得阶段性进展,各国持续放开“封锁”,同时跟进的还会有重要的经济刺激。在此前提下,全球的原油需求有望稳步增加,对原油价格形成支撑。同时,产油国有望继续维护减产成效,在补足了减产份额后,OPEC+将视原油市场供需状况,调整减产规模以维护油价回到相对合理的运行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原油产量可能进一步下滑,低油价使得美国页岩油产业链受到冲击,油企的倒闭及油井的关停,令美国石油产业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全球原油总供应量下半年将继续缩水,因此油价有望进一步反弹。
根据EIA的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全球原油市场将重现供应缺口,需求增速超越供应增速是导致缺口形成的主要原因;三季度原油供应缺口将逐步增大,四季度则适度收缩,下半年的平均供应缺口约为313万桶/日。若以此为依据,下半年国际油价将呈现冲高后适度回落的大致趋势。
奚佳蕊认为,虽然下半年依旧充斥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但相对上半年而言,原油市场的整体形势将会有所回暖,预计下半年WTI和布伦特的主流运行区间分别为35美元/桶至55美元/桶和38美元/桶至60美元/桶。
中宇资讯原油研究组则判断,下半年油价将呈现阶梯式回升趋势,但价格上限不会太高,判断布伦特原油期货绝对价格在55美元/桶下方,WTI原油期货绝对价格将处于50美元/桶附近,布伦特2020年全年均值或处于45美元/桶至49美元/桶区间。
油企最难时期已经过去
今年3月份,原油价格暴跌让市场再次“见证 历史 ”。彼时,欧佩克减产协商谈崩,沙特率先发起了石油“价格战”,叠加肺炎疫情在全球开始蔓延带来的需求负面影响,油价快速下跌,布伦特油价一度跌至20美元下方。
国际油价大跌加上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石油巨头们可谓一片哀嚎。
截至目前,六大国际石油巨头均已公布二季度财报。根据统计,这六大跨国石油公司二季度亏损总额达536.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48亿元),上半年总亏损为545.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9.72亿元)。
张永浩认为,国际油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导致的需求坍塌,导致石油炼制品消费量大幅下降。
但近日,“全球油企老大”沙特阿美给了市场一定信心,其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2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69亿美元下滑50.5%。
沙特阿美CEO阿敏·纳赛尔表示:“全球石油需求正在复苏,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我们对石油的长期需求仍然相当乐观。”
中石化也在一季报发布时表示,正在逐步走出最困难时期。
事实上,下半年以来,原油市场逐步向好的态势也印证了上述表态。
对于国内油企尤其是三桶油来说,在经历了上一轮油价大跌后,在降本增效方面,颇有成效。随着原油市场的回暖,油企迎来利好。
根据国新办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石油石化企业6月份当月净利润同比增长7.90%,年内月度效益首次实现正增长。
中石化日前在投资者平台表示,低油价会给上游业务带来较大挑战,对于下游业务,低油价环境将会促进成品油消费,有利于炼油实现稳定、较好的毛利。同时,低油价也会有效降低化工原料成本,提升石脑油化工竞争力。2020年,公司将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大力降本减费,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应对低油价带来的困难与挑战。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称,在悲观预期场景下,由于拥有炼销一体化,中石化销售环节的优势将使得炼油盈利下滑对其整体业绩影响变小,长期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投资回报依然是比较可观的。
市场点评:市场放量上行,做多情绪有望延续,但追高仍需谨慎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受到了阻碍。
对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冲高反弹,国内油价为何会结束“五连降”?
一、财经新闻精选
我国多举措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院新闻办7月12日举行吹风会,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有关情况。《意见》围绕跨境电商、市场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离岸贸易、海外仓等6种新业态新模式,分类制定政策措施,并提出了多项务实举措。
来源:央视网(新闻联播)
我国上半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206.8%
工信部消息,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09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0%,其中海船为578.4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82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6.8%,其中海船为1372.1万修正总吨。今年1-6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在四成以上。
来源:证券时报网
国内油价年内第十次上调 92号汽油每升累计上涨约1.2元
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1年7月12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上调70元和65元。据了解,本轮是2021年第十三次调价,将迎来2021年内第十次上调。本次调价过后,2021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十涨一跌两搁浅”的格局。截至本次调价,今年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上调1475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上调1420元。本轮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车柴价格为每升6.9 -7.0元,92#汽油零售限价为每升6.9-7.1元。据记者测算,本次油价调整后,92号汽油每升上调0.05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06元。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这次调价后,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多花2.5元左右。
来源:人民网
欧盟将于本周宣布将燃油车禁令提前至2035年 较此前规划大幅提前
欧洲传统汽车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考验。据外媒报道,欧盟将于本周宣布,从2035年开始,要求新增汽车实现零排放,即2035年开始在欧盟地区禁售燃油车,这较此前2050年的规划大幅提前。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汽车行业约占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2%。欧盟目前对于汽车行业的减排目标是,在2021~2030年间,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应减少37.5%。欧盟委员会第一副蒂默曼斯表示,只有不断加码禁售燃油车、推进新能源汽车普及,才能助力欧盟实现该目标。
来源:第一财经
欧盟决定暂缓推进数字税征税
据央视新闻消息,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7月12日表示,欧盟决定暂缓推出原定于本月底出台的数字税征税,并将于今年秋季对此进行重新评估。据介绍,暂缓推出数字税将让其专注于世界最大经济体达成的更为广泛的全球最低税收协议的谈判。此前,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意大利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将继续推进全球税制改革,以便为跨国企业设定全球最低税率。近年来,欧盟一直在酝酿出台新的税务规则,以应对美国谷歌公司和苹果公司等技术类企业“巨头”在欧洲国家的现有避税举措。
来源:证券时报网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市场放量上行,做多情绪有望延续,但追高仍需谨慎
周一两市大盘指数振荡反弹,市场总成交金额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大。具体来看,沪指收盘上涨0.67%,收报3547.84点;深成指上涨2.14%,收报15161.52点;创业板上涨3.68%,收报3534.76点。
盘面上看,网络安全概念股、锂电池股和化工股表现活跃,涨幅居前,民航机场板块则表现相对较弱。从走势上看,在周末降准的消息刺激下三大指数均表现强势,市场个股普涨为主,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均创出近期新高,上涨指数有一定的补涨需求。当下是震荡行情是主基调,若指数再大幅反弹,则需要谨慎对待。
操作上,市场放量上行,做多情绪有望延续,但追高需谨慎。建议回避涨幅较多且处于高位的题材个股。建议关注锂电池上下游概念股、类周期股、光伏概念股以及中报业绩向好的个股。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宏观视点::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12日在贵阳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要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利用上线。要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要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新华社
点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节约和保护环境也已经确立为基本国策。健全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用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制度保障。预计主营涉及节能环保领域的个股后市具备反复活跃的机会。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通信行业:联通电信启动2.1GHz集,主设备商受益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联合启动2.1G集,主设备商受益。7月9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布集招标公告,本次集项目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5G SA建设工程所需2.1G无线主设备,共约24.2万站,并设置最高投标限价205.32亿元(不含税),最高投标价单价约 8.484万元/站。6月25日,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开启700MHz集,700MHz频段具有传播损耗低、覆盖广、穿透力强以及组网成本低等 优势。此次集产品为5G 700MHz宏基站,购规模为4803站。
来源:中国证券研报
点评:2021年下半年5G建设进入加速期,6月份运营商招标提速,7月联通和电信联合集,主设备商受益确定性强,此外,光纤光缆和基站需求有望 随 5G 建网周期的开启而回升,建议关注。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三、新股申购提示
仕净科技申购代码301030,申购价格6.10元
新柴股份申购代码301032,申购价格4.元
迈普医学申购代码301033,申购价格15.14元
大全能源申购代码787303,申购价格21.49元
?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日赚近7亿元!“三桶油”中期业绩亮眼
国际原油从每桶93.78美元上涨至96.94美元,布伦特原油从每桶99.3美元上涨至102.95美元。WTI原油在上月30日和9月1日短暂下跌后,从86.56美元上涨到88.60美元,布兰特原油从92.66美元上涨到95.13美元,从2日到5日。虽然距离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还有一个工作日,原油变化率有可能继续收窄,但业内认为,本轮国内成品油涨价方向不变。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发改委成品油零售指导价已多次上调,该指导价以上述三个地区的原油价格为基础。
中信期货首席能源分析师桂晨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近的油价节奏与地缘政治进程高度相关,但总体价格仍在每桶90至100美元的范围内。多空力量的激烈博弈是支撑近期国际油价反弹的主要因素。面对这一消息,欧佩克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暗示欧佩克+可能减产,阻止国际油价下跌。早在上一轮调价窗口开启前,业内分析表明,本轮油价将有所上涨。当时的观点是,全球能源体系再次受到供应链中断风险的严峻考验。如果欧洲能源危机继续升级,最终将影响石油市场并支撑价格。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杨霞指出,本轮定价周期前期,受沙特减产言论提振,虽然中东国家一直在谈判,但原油价格强势且波动较大,这带动原油变化率在正波动区间上行。油价下跌的可持续性和范围仍需根据沙特等浮动产油国的生产战略进行综合评估。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目前的声明表明,它们对油价下跌的容忍度较低,可能会取适当的对冲策略来平衡全球供应。金连昌成品油分析师马建才认为,欧佩克+减产仍将支撑原油价格走势,因此新一轮负利率变化率收窄的概率比较大,不排除后期转正的可能性。
随着油价回升、市场需求回暖,“三桶油”上半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目前,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以下简称“三桶油”) 半年报均已公布。“三桶油”业绩均实现增长,同时经过计算,“三桶油”2021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255.18亿元,日赚约6.93亿元,创近七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三桶油”合计亏损424.85亿元,平均日亏约2.3亿元。
上半年“三桶油”利润大增
“三桶油”业绩均实现增长,其中中国石油(601857.SH)和中国石化(600028.SH)扭亏为盈,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净利润同比增长221%。
具体来说,上半年,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11965.81亿元,同比增长28.8%;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530.3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99.8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9元。
上半年,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12616.03亿元,同比增长22.1%;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391.5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30.0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23元。中国石化今年上半年业绩创近三年同期最好业绩,同比超过疫情前水平。
上半年,中海油实现营业收入1099.93亿元,同比增长47.68%;净利润为333.29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03.83亿元,同比增长221%;基本每股收益0.75元。上半年净利润创同期 历史 新高。
谈及成绩取得的背后,“三桶油”均指出,离不开宏观经济复苏、国际油价回升、油气产品需求增长的有利时机。中国石化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际油价震荡上行,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65.23美元/桶,同比上涨62.8%。国内天然气和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分别同比增长17.5%和5.7%。
“三桶油”集体加码新能源业务
中国石油表示,加快新能源项目的实施落地,积极 探索 碳封存基地建设,加大对 CO2回收利用和运输技术研究,推进“屋顶光伏”试点、规划“零碳”库站转型,在下半年业务展望中提出“推进光伏加油站、充换电站、加氢站、综合能源服务站建设”。
中国石化表示,目前已在广东、上海等14个省区市建成加氢站20座,预计今年新发展加氢站数量将达100座,“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努力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同时,“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5000座充换电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而中海油在中期业绩发布电话会上介绍了其低碳发展战略规划,包括在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择优发展陆上光伏和陆上风电。中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整个“十四五”期间,该公司对陆上光伏、陆上风电的发展目标为不低于500万千瓦。